中國綠能產業的未來前景點評

http://www.morana.cn/newdetail/1007.html

2009-12-23    

日前在滬舉行的“第二屆德意志交易所中歐資本論壇”上,中外PE都看好中國綠能產業的未來,認為“當前只是大浪潮中的前浪”,甚至預測未來10年將有100多家中國綠能企業上市。


“成功法則”過時了?


過去5年中,中國涌現了一批像無錫尚德、金風科技這樣非常成功的綠能企業,引起全球資本市場的矚目。


紀源資本合伙人孫文海在論壇上表示,這些企業之所以成功,首先在于中國在制造業方面具備的基礎以及成本優勢,其次是具有一個巨大而迅速發展的市場,且都獲得政府支持。最后,它們都踏準時機、與資本相結合。


青云創投合伙人張立輝則表示,“如果把過去5年看作中國綠能企業第一個發展階段的話,那么在這個階段,核心技術和專利在其成功故事中所占的分量并不是最重”。


“但如果沒有持續的研發和技術突破,則各界擔心的過剩就真的可能出現。”張立輝說,“在下一個階段,是否具備核心技術就可能成為綠能企業成功與否的最重要因素。”


“未來中國政府對綠能產業的政策支持將改變過去那種‘一把抓’的方式,而會有所選擇。”中國富強戰略投資集團合伙人黃悅指出,稅收和財政補貼雖然會繼續,但會出現分化。例如,價格補貼就可能逐年遞減。至于土地補貼和地方性的稅收補貼都可能是階段性的扶持,值得投資者慎重考慮。


中國綠能企業潛力何在?


德意志交易所發行人與投資人市場部執行總監馬丁·施泰因巴赫稱,該交易所非常看好中國的綠能企業。


“我們目前看到的只是這股大浪潮中的前浪。未來,更多的歐洲或美洲企業將愿意來到中國,幫助這里的綠能公司融資,為它們尋找技術,協助它們成長。”奧本海默銀行董事總經理Carsten Klante說。


在他看來,有很多現象都在支撐他的這一看法,“例如,中國的風電產業盡管已獲得很大發展,但尚未大量出口,而未來一旦出口市場啟動會帶來很多機會。此外,節能也在中國成為一個重要話題,如果有好的商業模式就會得到長足進步,而這也是國際市場十分歡迎的項目。”


歐瑞斯中國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合伙人伍永綱指出,“中國的市場很大。據我預測,未來10年內很可能有100多家與綠能相關的企業上市。這就像當年的IT產業,從一開始的少量電腦公司上市到最后各個細分領域的企業都會上市。”


關鍵還看政策風向標


不過,各大投行負責人也對中國綠能產業存在的問題與風險提出各自的看法。威斯卡迪銀行大中華區總監戈立明指出,中國不少綠能公司都嚴重依賴于某種技術或某種合作伙伴,而歐洲公司擔心的是,一旦一種新技術給予了中國的合作伙伴,這種技術會否被濫用。


“對綠能企業來說,另一個問題是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在歐洲或其他地方,因為政府的政策發生變化導致企業的商業模式過時的情況經常會出現。”Carsten Klante說,“無論政策合理還是不合理,企業的商業模式都有可能不再適合當前的形勢——這是一種風險。以補貼驅動的市場都存在一種不確定性,尤其對中國來說更是一種挑戰”。


他認為,對受政策影響的中國綠能企業,必須評估哪些是可持續的政策,哪些是不可持續的政策。對中國的太陽能企業,國際投資者必須要判斷這種高水平的補貼是否穩定,是否可持續,未來一旦取消公司是否會有利可圖。


“任何成本都必須是可衡量的,而政府的政策總會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綠能產業不可避免會有政策方面的風險,投資者也要會衡量這種風險。最主要的應該分析這種政策是臨時的還是長期的。”舒明說。


而伍永綱認為,補貼不會是永久的,政府之所以要補貼,是希望在補貼的這段時間內讓一種新技術更有競爭力。企業和投資者應該正視這一點。


來源:http://www.chinairn.com/doc/70310/512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