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祝越
市經濟信息化委、上海地產集團、閔行區與協鑫集團昨天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四方將立足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聯手打造協鑫集團數字能源全球總部。
這是繼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陽光電源、潤陽新能源等光伏龍頭企業落地之后的最新項目。意外在“大虹橋”生長出的新能源產業正蓬勃發展,在形成集群創新優勢的同時,通過“大虹橋光伏產業聯盟”等方式構建更優生態,為新能源產業及相關產業鏈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和機遇。
布局光儲充算一體化發展
光伏產業鏈較長,涉及上游環節的硅料,中游的硅片、電池片,再由電池片互聯制作出最終產品組件,成為光伏電站中承擔光電轉換的核心設備。
布局光儲充算一體化,協鑫集團就在這幾天發布了儲能專用電芯、場站式城市超級儲能電站和超級儲充一體充電樁等5款新品,開啟數字能源消費場景新體驗。
眼下,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光伏產業正加速融合,智能光伏試點示范企業和項目引領作用不斷增強。協鑫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朱共山介紹,企業積極布局產業的同時,希望通過能源AI賦能,把協鑫綠色零碳方面的先進科技、創新模型和智能場景帶到大虹橋,助力工業互聯、智能制造、城市交通等方面迭代升級。
此次落戶“大虹橋”,協鑫集團錨定“雙碳”目標和萬億元儲能賽道,深耕“源網荷儲充算”、數字能源、綠色低碳等新能源科技研發領域合作,多方合力打造數字能源產業集聚區。
攜手注入經濟新動能
塔吊林立,機器轟鳴……今年以來,在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前灣片區,總部企業紛紛開工建設,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正在加快建設的天合光能上海國際總部將拳頭產品應用在建筑本身——整個園區將采用高效晶硅光伏發電組件,以及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用于打造綠色低碳、超低能耗、智慧型的辦公園區。
今年以來,光伏、鋰電池、新能源汽車“新三樣”成為我國出口新的增長點,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大虹橋”不僅成為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的首選地,也已經成為企業走向世界的橋頭堡。
天合光能公司業務遍布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也同樣計劃在光伏產品、光伏系統、智慧能源等領域與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深化合作。天合光能副總裁丁華章希望在區域牽引和專業機構引領下,更好共享信息,擁抱在商業領域融合的機會,在服務“雙碳”戰略和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貢獻智慧與力量。
目前,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一批高水平功能型平臺相繼建成后,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正加快集聚面向全球的企業、人才、法律等高端資源要素。
專業服務機構畢馬威,近期確定在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核心片區新設辦公場所,未來有望成為其全球網絡中最大的辦公場所。畢馬威中國副主席、華東及華西區首席合伙人楊潔表示,將發揮專業實力,幫助新能源企業應對出海過程中的各種挑戰,攜手商務區內的新能源企業一起從“大虹橋”出發,走向世界。
為推動產業賦能,提升總部經濟能級,今年7月,閔行區與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委會聯合成立“大虹橋光伏產業聯盟”,協鑫集團作為聯盟重要發起單位,也正希望通過吸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落地,助力新能源產業補鏈強鏈延鏈。據統計,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閔行部分)已累計落戶企業近2.4萬家、總部類企業250余家,其中,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8家、民營企業總部13家。
屬地閔行區新虹街道則將注意力放在加快提質增能新方式上,探索新能源聯盟檢測標準體系建設,目前正邀請行業專家探索新能源聯盟檢測標準體系建設,推動新能源標準化檢測建設快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