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訪談】朱共山董事長:環保與創新并重 成本與效益共贏

http://www.morana.cn/tc/about/newdetail/409.html

2016-03-14    

313日,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集團董事長朱共山接受了中國網《中國訪談》兩會特別報道的專訪,再次強調未來能源的生產和使用都是向著清潔化、集約化方向發展。隨著系統成本的下降,未來清潔能源將占主導趨勢。 (以下為訪談實錄)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這里是中國網2016全國"兩會"特別報道。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新經濟"一詞首次寫入,作為新經濟主要內容之一的綠色能源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怎樣的?如何發揮好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中國網的記者就此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朱共山。

朱總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中國網的采訪,實現綠色經濟的根本道路是推動綠色性質能源革命的發展,您怎么看待未來五年我國綠色能源革命的發展方向呢?

朱共山:根據國家的能源戰略,以及國家"十三五"期間對能源發展的規劃,今年國家發改委的能源會議當中也明確提出來總目標,未來中國能源的發展按照2030年總體的規劃,以后也是生產清潔化、集約化,這兩化就是指出了未來的能源要清潔,生產要清潔。第二我們還是要把能源整合,從過去主要是以煤電為主,現在煤電占百分之七十幾的份額。這次總理工作報告中要求煤電,所有大型的煤電廠要清潔生產,盡量減少排放。我們協鑫和國家電投在江蘇鹽城的濱海建了兩臺百萬機組,完全是燃煤零排放的技術,也是按照總理工作報告中的要求。在風能、天然氣、熱電聯產等方面,協鑫做得非常好,在行業當中還是做到技術、管理、成本和整個能源綜合利用,行業當中屬于先進之一。太陽能這塊我們隨著成本的下降,隨著制造業和系統成本的下降,在2022年左右、2025年以前,以后不再需要政府的補貼了。

中國網:完全實現成本的自我控制。

朱共山:對,不再靠政府補貼了。現在新能源,像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風電,依靠國家稍許補貼一點,因為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對常規能源的替代總要一個過程。現在世界各國都這么做的,我們中國政府也在大力地支持。對我們制造企業來講,一個是感恩,第二我們要加快速度,第三要加快創新。

中國網:協鑫26年來一直從事的是清潔能源和新能源,為什么一直致力于該行業,出于怎樣的初衷和考慮,您是如何理解綠色發展的內涵的?

朱共山: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改革開放30多年來,早期的電廠30萬機組就算大型的,現在我們國家提倡百萬級,單機百萬級的,這就是一個過程。對于協鑫來講,早期的定位就是熱電聯產,那時候開發區每個工廠都自己燒一個燃煤鍋爐,到處煙囪林立,黑煙滾滾的,肯定不環保,也不節能。我相信國家隨著經濟發展,環境容量是有限的,所以一開始協鑫的發展定位就是走清潔化,走節能,這么多年來,我們在太陽能、熱電聯產和其他的綠色能源方面做得非常不錯。

中國網:協鑫有全球第一的多晶硅和硅片產能,這與科技創新也是密不可分的,協鑫在科研上投入占了多大的比重,人才隊伍的構成又是怎樣的呢?

朱共山:無論世界也好,中國也好,一個企業,尤其是制造業能活下來,一定是靠人才。我們是智慧制造,現在國家提倡智慧制造2025,總理報告中提出來。當時我們進了太陽能行業,最難的是什么?

中國網:缺人才,缺技術。

朱共山:當時我們的多晶硅要買美國、德國和其他國家的,中國沒有。我們的制造業中生產硅材料的企業和產品都沒有。第二個方面我們的裝備也不行。第三我們的應用也不行,買人家的材料回來以后,進行制造,制造以后,國內用不起,主要供給歐美。我認為真正的泱泱大國,要發展替代的能源,首先要自身解決材料問題。大家可能對多晶硅不熟悉,我們現在是煤的時代向硅的時代轉變。過去我們主要依賴煤,將來清潔能源,像核能,要從鈾到核電,太陽能就是從硅再到光伏發電,這樣一個能源體系。所以我們如果不能把硅材料做到成本最低,規模最大,競爭力最強,我們國家想要把光伏作為替代傳統能源的主要能源之一,那是不可能的,協鑫就擔當起這個責任。我們今年多晶硅的產量要接近10萬噸的規模,硅片的產能達到二十萬吉瓦左右,相當于一年2000萬裝機,這個在全球也是非常之大的,對中國乃至世界清潔能源的發展,奠定了強大的積極的推動的基礎。硅材料從早期每公斤200多美元,現在已經降到生產成本8美元、10美元。

中國網:降低幅度非常大。

朱共山:所以銷售成本也很低了。2009年我們做太陽能的時候,第一個大型地面電站在江蘇徐州,上網電價2.5元一度,今天我們在西部已經將到8毛錢、9毛錢,中部9毛,再過幾年,我們就可以平價上網了,不需要政府補貼了。這就是因為有前面的科技投入、研發。我們在美國、臺灣地區,在中國內地,都有研發機構,每年我們拿出銷售營業額的2%2.5%投入到科技研發,每年都在持續地投。

中國網:對科研投入是持續增長的。

朱共山:對,我們正在調整,下一步調整整個產業結構,包括技術。多晶硅有一種新的技術即將出來。

中國網:新能源的發展涉及到能源本身,傳輸與儲存使用三方面的技術體系,對于太陽能而言。目前這三方面的技術上,還存在著怎樣的困難呢?

朱共山:我們國家電網公司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電網公司,從電網的輸送能力和技術來講,國家電網公司已經是世界上最好的,技術最領先的,我們在輸送方面的人才和技術是沒有問題的。

我們國家在太陽能發電系統當中原來是有問題的,沒有一家公司把它整合起來。所以我們創辦了協鑫集成,去年上市,就是做系統的整合。過去十幾年來,中國光伏組件的系統電壓都是800伏,現在我們已經做到1500伏,意味著整個系統成本下降了15%20%。我們馬上將推出3000伏的組件,3000伏的系統,整個系統成本再下降20%左右。這樣有利于我們的土地利用更節約化。從技術本身來講,協鑫沒有問題。

中國網:目前新能源產業出現了不同程度產能過剩的現象,您怎么看待這樣的問題,是有哪些因素造成的呢,如何解決?

朱共山:這是一個常態化的問題。過剩產能,任何制造業不過剩是不正常的,市場對優秀企業的創新產品、高性價比產品的需求總是供不應求的,但那些創新能力差的,成本高的,產品性價比不好的企業,他們的產品永遠是越來越難賣,這是常態化的。但是沒有這個過程的洗禮,就沒有協鑫的制造業。優勝劣汰,我認為很正常。總理工作報告當中提出來去產能,去僵尸企業,就應該讓它淘汰,不好的企業,該倒倒掉。有這樣的機制,企業作為市場競爭的主體才有壓力,才有向上的動力。

中國網: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企業體制的創新,科技的創新。

朱共山:對。

中國網:對能源行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特別在整體產能出現過剩的情況下,協調各個能源種類之間的占比,確定優先發展的先后順序變得非常重要,您對此有怎樣的分析判斷呢?

朱共山:未來還是以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主,這一點是主要的。中國未來幾十年,幾百年,全世界都是這樣子,這是主流,不可否認,也不要去懷疑。

中國網:目前傳統的煤炭的占比還是非常高的。

朱共山: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技術的提升,未來一部分好的煤電,符合環境的煤電,我們還是要需要的,但是一些差的,環保不行,煤耗高,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這樣的一些鍋爐、機組,都應該淘汰掉。

中國網:謝謝您,您未來還是非常看好清潔能源的發展。

朱共山:非常看好。

中國網:會占到主導趨勢嗎?

朱共山:那必須的,肯定是。